12、 槇子飯好吃不好做
1969年1月25日,
這是我下放到洪雅縣羅壩公社光榮一隊,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的第四天。
在我下鄉第四天,我開始自己學習做飯,吃飯不能像頭幾天那樣,光是吃燴飯,豌豆尖下面條吧,知青在農村鄉下,要吃飯,要吃飯必須先學會自己做飯。
在這里都是吃的槇子飯,這個槇子飯到底咋個做?我根本就沒有見到過。必須要在這里學會做槇子飯,我才能生存下去,要吃飯,就必須和這里的人一樣,都吃自己動手槇子飯。
過去在城里,我們也不是沒有做過飯,只不過是用的爐灶和這里大不一樣。在城里,我們家里的爐灶沒有那么大的。基本上都是用一個小鐵桶加上一個洗臉盆,盆里間隔均勻地用幾根鋼筋鐵條擺平,然后糊上黃泥粘土,下面用小鐵桶把糊上黃泥粘土的盆子架起來,下面還留著一個進風口。生火的時候,拿著一把扇子,對著風口扇風。讓火慢慢著起來,然后再燒著了的柴火上加上一塊蜂窩煤,等到蜂窩煤的底部開始有燒紅的段落之后,在加上一塊蜂窩煤,等到蜂窩煤燃起來以后,才開始做飯。
這里就不一樣,把干柴直接放在爐灶里,干柴下面盡量騰空一些空位,常言道“人要忠心,火要空心。”用火柴點著煤油燈,再用煤油燈點著干樹丫丫支柴,然后把帶著燃燒著火苗的干樹丫丫放進爐灶膛內,再用一根催火筒吹一下,讓火盡快地燃燒起來。接著就開始做飯。
先做飯,就是做稀飯,煮面條。因為我們剛來的時候,隊里為歡迎我們的到來,把飯做多了。那天晚上剩下不少大米干飯,我就天天拿著豬油加蔥花炒飯吃。接連吃了兩三天。到不覺得有什么不妥,還挺不錯。
我們在城里,吃的米和菜都是憑購糧證,拿糧票,上國家規定的糧店去購買,每個月每個人的糧食定量都是國家統配給的。蔬菜也是憑著購買卡在規定的時間到規定的地點去購買,有什么,你就買什么。還不能挑選。不過這價格倒是十幾年也沒有什么變化。
在這里就不一樣了,糧食都是新打下來的。家家戶戶都沒有存糧,因為那個時候的糧食不夠吃,每個農家不可能會有存糧。至于蔬菜,都是農民自留地里自己栽種的。想什么時候吃,就什么時候吃,絕對新鮮。當時知青沒有菜了,經常會到農民的自留地里去采摘。更多的情況,倒是隊里的農民社員們,把她們從自留地里,剛摘的新鮮菜摘來,送到我們的小木屋來。
下放到生產隊的幾天后,楊文傳隊長就安排了隊里的保管員,和另一個社員一起,一大早,他們就來到我的小木屋,要給我做一套做槇子飯的槇筒和槇蓖。還有一個大大的竹編槇帽。
這個槇筒直徑有30公分,高有40公分,那是用當地人稱為細蔑條編制的。這細竹條不到2毫米粗細。最后的形狀成為一個圓錐殼(當地人稱為槇蓖)。卡在槇筒的下半部。另外再做一個槇桶,槇桶使用木板做的,它的厚度有兩公分。這個槇蓖的頂上,最后是放在這個槇桶里用的。做飯的時候,在槇桶的上端,還要在蓋上一個倒錐形的竹編帽改在上面。
隊長又派人給我送來了兩塊從廢拌桶上拆下來的木板,還有幾根小木棒,一個社員拿著鋸子和鑿子,給我做了吃飯用的小飯桌。盡管樣子不怎么好,但畢竟比沒有強。在那個年代,能有這么一個飯桌是相當不錯了。
到了中午時間,他們就完工了,隊里的保管,還有那個社員、我們三個人在一起,就用才做好的槇筒,做了一頓大米干飯。那個社員告訴我,這就是槇子飯,當然這就飯吃的菜,胡豆瓣、水豆鼓、加干泡菜,還是保管員出面,從我的小木屋旁邊30多米遠的另一戶社員家要來的。
在做飯的時候,他們就要我站在旁邊看著,逼著我記住做槇子飯的全過程。這頓飯,他們可能是把米放多了,飯又給我剩下不老少。晚上,我就可以把飯,在鍋里再熱一下,所以這槇筒,我就沒有清洗。將就著連續吃了一天的剩飯,一直到了第二天的中午,那天做的剩飯總算是吃完了。我把槇筒用水清洗干凈便出工了。
到了收工的時候,我回到小木屋,在屋檐下抱一些柴草進廚房,然開始做晚飯。
當我開始做飯的時候,楊廷安老社員曾經從我的小木屋旁邊走過,他向我舉著手打了一個招呼:“小石在做飯啊?還是很能干嘛。”接著就沒有聲音了,大概是轉過彎已經走遠了。
開始的每一個環節,我都是按照保管和那個社員給我說的程序操作的,看樣子都是對的。我心中暗自得意,不由得哼出歌來。接著我就開始安放槇蓖。可是我,怎么也沒料到,就在這個環節上出了洋相。
在安放槇蓖的這個環節上,我就出了問題。當時也的確是忘記了,這個槇蓖的尖頭究竟該朝上,還是朝下,我實在拿不準,根本分不清。暗自感覺到:可能朝下擺放,從容積上還能裝得多一些,我把鍋里的米飯已經煮到6~7分熟了,接著就把鍋里半成品的米飯撈出來,放到一邊晾起來。
于是我怎么想也就怎么做了。下一步就按照以前學校里教科書上的理論,物體接觸沸騰液體的表面積越大越多,物體的成熟過程就應該要來得快一些。于是我先把槇筒立著放進沸騰著米湯的鍋里,槇蓖的錐形尖朝下放了下去。
接著,端起大簸萁把剛才已經煮到6~7分熟的米飯倒進槇筒,用小木勺刨平,蓋上那個倒錐形的竹槇蓋,我在灶坑里又加了一把柴,好讓火燃燒得更旺一些,乳白色的蒸汽很快就彌漫了整個小木屋,
走出了廚房,到寢室里的藤箱蓋上,拿起從家里帶來的小,我看了看表,大概是一個多鐘頭過去了,灶門前的柴草也燒掉了好大一堆,這飯也應該是熟了吧。我信手打開了槇蓋,用木柄勺盛了一點,嘗了一下,飯還是夾生的,根本就不能吃。我倒還不如干脆嚼生米,那樣反倒更省事。最起碼還省水又省柴,坐在堂屋的門檻上,我難過地掉眼淚了……。
當初我在城里,做飯都是用鋼精鍋,鍋的直徑只有20多公分,是架在蜂窩煤爐子上的。而這里的鍋直徑都快到一米了,那么大的鍋煮飯,特別是一個人的飯,用那么大的灶,特別費柴。好在這里背靠大山,燒柴不是問題,柴燒完了再上山去撿就是了。只要不怕累就行。
看來不僅在農村,不論在哪里,也不管干什么,都得要學。不學就沒法生存,為了生存,我也得好好地學習。我逐漸從用扁擔挑水開始學。用一根繩子拴在水桶的提手上,再把水桶投到井里,靠著井水的浮力,把井水裝進水桶里,再用雙手交替著拉動井繩,把水從井里慢慢提出來。同樣,再把另一個桶同樣打出井水來。打完井水,再用扁擔上的鐵鉤鉤住兩個水桶,肩膀一頂住扁擔,腰一使勁,站起來,兩手扶著鉤住兩個水桶的鐵鉤鉤,慢悠悠地挑著回剛到小木屋,來到廚房,倒進水缸里。連續再挑幾次,一直到把水缸裝滿為止,接著就把燒這頓飯用的柴草收攏到灶臺前,然后再開始燒鍋做飯。
過了一個多鐘頭以后,楊廷安來人又打轉身,再次經過我的小木屋,他發現看見我獨自一人,坐在堂屋前的門檻上,在那里暗自抹眼淚,就估計我,肯定還沒有吃飯,多半的原因不為別的。就是這飯,還沒有做好。站在堂屋外面的地壩里看了一眼。不禁搖了搖頭。
他轉身快步走進我的面前,對著我大聲武氣地喊起來:“你咋個還沒有做好哦?”
我默默地點點頭,算是給他的回答。
楊廷安老人這一下可急了,他三步并做兩步到了灶門前,不由分說就打開槇蓋,抱起槇筒,把里面的夾生飯全部都倒回大簸萁,端著槇筒看到了槇蓖安放的朝向,他不禁哈哈大笑起來,把腰都笑彎了,這時候,楊廷安老人好不容易才止住了笑,把槇筒放到灶臺邊沿上。
他大聲武氣地說:“我是說咋個會有那么怪的事,都過了那么久,你的飯還沒有弄好,原來是你把槇蓖給弄反了,咋個弄得起熟飯來嘛。”
我不好意思地摸著后腦勺,此刻我想笑,可也也笑不出聲來。
楊廷安老人告訴我:“你個石頭啊,石頭,你把槇蓖都安反了,咋個吃得到飯嘛。鍋里面的圓錐形槇蓖和大鐵鍋的底部錐度,他們兩個錐度大體一致,兩個錐形面重合之后,就與空氣隔絕,米在槇桶里受到自身的重量,全部集中槇蓖里,隨著灶塘里不斷加柴,火越來越大,鍋蒸汽不斷地進入槇桶里,槇桶里的米粒,與鍋底之間,米粒被死死的壓成一個圓錐體。在沸騰的水中,翻滾的空間沒有了,盡管你把火燒得再旺,大鍋里的水蒸汽,還是沒法兒沖開槇桶里那些已經被壓成圓錐體的米團,這米粒兒飯團被團在槇桶里,根本就沒辦法舒展開,它也就變不成熟飯。最多也就是一槇桶的夾生飯。”
這會兒,楊廷安老人把我喊到他身邊,笑聲不斷地說:“石頭,你過來。站到我身邊來,好好看著我是在咋個操作,要你看清楚,這個生米是怎么變熟飯的。”
現在,他重新開始,幫我在槇桶了安好槇蓖,又把大簸萁里的夾生飯,端到大灶前,重新倒進了槇筒,用小飯勺撓平,蓋上倒錐形的竹槇筒蓋,我又加了一把柴草,灶坑里的火,很快又燒旺了,乳白色的水蒸汽又彌漫了整個小木屋。
不大工夫,這飯,算是煮好了,此刻我才真的感覺得,這會兒,可是真餓了,這頓槇子飯吃起來,感覺得特別的香。
說實話,我長到十七八歲,在家里,從來就沒有看見過槇子飯,就更沒有吃過槇子飯,誰會想到過親自做過一次槇子飯啊。再說我在城里,幾年來,我們在學校里上學讀書,上工地勞動,那些食堂里,也沒有見誰做過槇子飯呀。
今天是楊廷安老人教給了我,怎樣做槇子飯。最起碼得關鍵,是以后再做槇子飯,我絕不會再把槇壁放反了。俗話說,吃過一回虧,就長一回智嘛。反正不能再犯這同樣的錯了。
我當知青,這槇子飯我是學會飯了,吃完飯以后,洗碗刷鍋歸置好了碗筷以后,順便打掃了一下灶膛。再把廚房的地上打掃干凈。這會兒,又發現一個大問題。柴草已經不多了。眼看著,就要斷火了。
接著看下一節《上山撿柴》。
作者簡介:我有點靦腆有點懶。

- 月度作品榜
- 年度作品榜
- 作品排行榜
- 瀏覽:3852 七律 節前老吟懷
- 瀏覽:2223 絕句 歲末感懷
- 瀏覽:643 梅花鉆戒引發的故事
- 瀏覽:639 拜年與壓歲錢
- 瀏覽:632 南京大屠殺(三十五)
- 瀏覽:616 自嘲
- 瀏覽:598 名字故事篇②女版毛羽燈
- 瀏覽:596 南京大屠殺(三十四)
- 瀏覽:594 我的二舅
- 瀏覽:3852 七律 節前老吟懷
- 瀏覽:2223 絕句 歲末感懷
- 瀏覽:698 柳秋華憶童年系列 憶童
- 瀏覽:665 浪淘沙: 秋思
- 瀏覽:643 梅花鉆戒引發的故事
- 瀏覽:639 拜年與壓歲錢
- 瀏覽:632 南京大屠殺(三十五)
- 瀏覽:624 調笑令 盼子歸
- 瀏覽:616 自嘲
- 中國田園文學詩詞社
- 泰德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
- 白菜金融網
- 淋風軒書畫攝影工作室
- 東莞市虎門鵬展線業加工廠
- 遵義萬興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
- 爨苑文學社
- 邢臺民間公益圖書館
- 永城揚帆文學社
- 深圳心連心文學群
- 青橄欖文學社
- 河南海華工程建設監理公司
- 三友書社
- 河南經貿學院文學社
- 鄭州業余文學社
- 星連文學社
- 貴州民族大學秋韻文學社
- 貴州民族大學黔風文學社
- 求是文學社 一片文學的天堂
- 邢臺市常慶通訊公司
- 蘇州市富亞微電子有限公司
- 廈門靈捷軟件有限公司
- 石家莊川石科技有限公司
- 河北東聯旅行有限公司
- 文心詩社
- 華韻文學社
- 新疆業余文學協會
- 寧夏業余文學協會
- 北京業余文學協會
- 華北文學聯盟
- 邯鄲業余文學協會
- 中國業余文學協會